鼓式制动与盘式制动有何不同?为何鼓式如今只存活在一小部分车?
离问题结束还有
鼓式制动器也叫块式制动器,是靠制动块在制动轮上压紧来实现刹车的。鼓式制动是早期设计的制动系统,其刹车鼓的设计1902年就已经使用在马车上了,直到1920年左右才开始在汽车工业广泛应用。
但是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如今已不多见,只存活在一小部分车的后轮上或者各种商用车上。
鼓式制动与盘式制动有何不同?
鼓式制动与盘式制动最大的不同就源自与制动方式。鼓式制动是通过制动蹄片,也就是我们说的刹车片,摩擦随着车轮转动的刹车鼓,以产生摩擦力使车轮转动速度降低的刹车。简单来说,就是踩下刹车踏板,两个蹄片会向外扩张,摩擦住刹车鼓(可以理解为车轮),然后来产生制动力。
而盘式制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卡钳上的刹车片来摩擦随着车轮转的刹车盘来起到制动的效果。就像我们普通自行车的两片刹车来“夹”住车轮一样。由于这两种制动的原理不同,所需要的零件也不同,因此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鼓式制动由于摩擦片的面积比较大,同时摩擦方式也不同,因此产生的制动力会比盘式制动要大,这就是为什么那些重型商用车还在采用鼓式刹车的原因。而且鼓式刹车相对来说结构简单,布置也比较容易,占用的轮辋空间要比盘式制动小。那么既然如此,鼓式刹车油为何会遭到淘汰的命运,沦为低端车的专利呢?
性能好并不代表稳定
虽然鼓式刹车可以产生较大的制动力,但是其性能却不太稳定。由于盘式制动器暴露在外面,所以散热比“闷在鼓里”的鼓式制动器要好,而热量会慢慢衰减刹车性能,因此,盘式制动的稳定性要好于鼓式制动,尤其是在下长坡连续刹车或涉水刹车时,盘式制动器的表现都更好,安全性也更高,而我们看到的那些大货车的刹车失灵,多半也是由于热衰减引起的。同时就制动脚感来说,鼓式制动往往无法做到非常均衡,有时偏硬,有时行程有很长,虽无大碍,但是也慢慢让人无爱。
鼓式刹车无缘继续深造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各个功能都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刹车也不例外。除了完成基本的功能,它还肩负着更多的使命。就比如ABS,ESP这些功能,需要制动系统有很高的反应能力,很多时候需要高频的来制动释放刹车系统,而鼓式刹车早已不能胜任此项工作。再比如手刹,传统手刹逐渐被电子驻车(EPB)所取代。现在越来越多的轿车后轮都采用集成式卡钳,即将行车制动与驻车制动集成到一起,这样以往还能充当手刹的鼓式制动便毫无用处。同样而且由此衍生出的很多功能,鼓式制动由于结构的局限都“力不从心”,无法继续深造。
价格便宜才是硬道理
说到价格,又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比于普通的盘式制动,鼓式制动由于技术成熟,零件简单,所以价格也会便宜,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而这部分价格反应在消费终端,差异更大。比如一辆车采用盘式制动,价格在8万以上,而后轮换了鼓式制动,一下子就拉进了7万的区间,甚至6.99万这种更加吸引眼球的售价。举个栗子,北京现代瑞纳,采用盘式制动的车型售价在8.89万起,而用鼓式刹车的车型售价在7.39万起,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其他配置的不同,但是其拉低售价区间的作用却毋庸置疑,再比如像捷达,桑塔纳,都搭载了后轮鼓刹,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拉低入门车型的售价。因此,鼓刹被沦为低端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轿车制动器已基本实现前盘后鼓的配置,甚至部分档次稍高的轿车已实现前后均为盘式制动。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家标准对汽车制动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在一些商用车上也开始出现前盘后鼓,甚至前盘后盘的配置。GB7258-2012(2012年9月1日起实施)明确提出:专用校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的前轮及车长大于9m的其他客车的前轮应装备盘式制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