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手册的要求最为合理,但毕竟咱们的汽车知识普及不够、乘用车大面积普及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所以很多朋友认为除了手册建议的机油标号,其它标号机油只要用了,就会导致车子出现问题,其实这种思维是不严谨的,只不过是我们的首册建议被缩水了;举一个非常实际的例子,斯巴鲁BRZ在日本官网上的建议机油标号共有三款,分别是0W-20、0W-30以及5W-40,而关于这三种标号的使用要求也存在差异,低粘度的0W-20机油建议用于日常买菜的低转速工况,但缺乏高转速下的保护性,优势在于省油;0W-30机油同时兼顾一定的燃油经济性、保护性,缺点在于不如0W-20的燃油经济性好、超高转速下的保护性又不如5W-40机油,只能说0W-30更全面、更适合大多数车主选择(这就属于咱们国内手册建议的那唯一的标号);而5W-40则是建议那些经常下赛道或者跑山道的工况所使用,强调的是极端条件下的保护性,而彻底牺牲了油耗,这一点与上面提到的0W-20恰恰相反。。。
所以从上述部分我们即可得知,对于发动机而言,并不是只适合用一种机油,而完全是按照实际的需求对机油标号进行选择;并不存在非手册建议不能用的说法;手册建议只是选择综合表现最优的标号,比如您车子的手册建议使用5W-30机油,这是兼顾了燃油经济性与一定的保护性,所以说综合方面最优;而您选择用5W-40机油也一定不会损坏发动机,只不过是牺牲了燃油经济性去增强极端条件下的保护性能,所以这就是一种取舍!而如果您平时驾驶方式温和、用到超高转速的时候很少,这样您就得不偿失了,油耗方面已经劣势;而极端条件下的超强保护性能您又用不上,所以5W-40机油的综合方面表现就差!而如果您经常极限驾驶,那么5W-40机油就有了存在意义,所以根据需求去选择机油标号才是最准确的。。。
机油的低粘度化是一种趋势
日系车用低黏度机油、德系(欧美系)用高黏度似乎已经成为了共识,但这实际上只是一种惯性思维,最近这些年上市比较新的动力总成基本上都可以使用XW-30机油,各别德系发动机甚至能兼容XW-20机油(当然如果说明书上没有建议,不要使用XW-20),所以一直在使用高粘度机油的涡轮机也在逐渐转变;毕竟目前的XW-40机油都是老配方,都是针对老动力总成、或一些性能发动机所打造,这些高黏度老配方能否比低黏度新配方更好,就比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即便是涡轮机,这个时代强调更多的是灰分,只要灰分度负荷要求,黏度低一些并不要紧,比如现在的EA888也已经不像过去那般只能用XW-40了,而是建议使用XW-30机油。。。
XW-40机油能在更极端条件下对您的发动机提供更好的保护,但在非极端条件下徒增的只是上升的油耗。。。
很多朋友认为自己经常高转速运行机器,所以应该使用XW-40的机油,但实际上这些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比如很多人开车经常把转速拉到4000转以上,但这个转速真算高转速、高负荷么?其实不然,在现今的生活中其实很难遇到真正意义上的高转速暴力驾驶,除非您天天下赛道、跑山,4、5千转算不得高负荷,偶尔一次、两次就更没问题了,所以XW-30机油可以应付绝大多数的工况(部分老动力总成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而使用了XW-40只能单纯增加发动机运行阻力,使油耗上升。。。
机油的黏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是随着温度上升、黏度降低的,所以黏度越高的机油越耐高温,但同样要结合工况去理解,可以含糊的讲,85度下的0W-20、95度下的0W-30、以及105度下的0W-40机油,它们的运动黏度很可能一致(即便做不到一致,但此时的黏度差异很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高负荷运转使用高黏度机油的原因;拿0W-30、0W-40机油为例,如果经常保持发动机温度在一百以上去运行,那么0W-30油耗低、保护性差,而0W-40机油保护性强、油耗高;如果仅仅用于90多的温度下,0W-30保护性够用、油耗低;0W-40机油保护性多余、油耗高,此时0W-40的综合表现绝对很劣势,这也印证了开头鄙人提到的综合优势的强弱决定主机厂的建议。。。
所以您车子的手册建议5W-30机油,但您用了5W-40机油一定不会有问题,具体的说就是一定不会导致发动机损坏,但油耗上升绝对是个必然(也不会增加太多,影响不到个人,但却决定了主机厂能否通过规则),通俗来讲手册建议的5W-30的综合表现最优,但5W-40机油是个小众化的极端条件下解决方案,如果不担心油耗上升的问题,那么放心大胆的用5W-40机油绝对没问题!如果觉得油耗上升会给自己增加压力,那么还是用5W-30机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