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云汇

3D视觉感知加速上车,奥比中光抢抓智能化风口

   2023-03-27 盖世汽车2310
导读

目前主流的3D视觉感知技术包括结构光、ToF、双目、Lidar等。实际应用上,除了生物识别、AloT、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等领域,3D视觉感知也在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更多下游领域不断拓展。

 智能汽车时代,无时无刻不在上演技术的升级与重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不外乎是车端2D成像正逐渐向3D视觉感知升级。 

目前主流的3D视觉感知技术包括结构光、ToF、双目、Lidar等。实际应用上,除了生物识别、AloT、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等领域,3D视觉感知也在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更多下游领域不断拓展。

自动驾驶成3D视觉“新风口”

尤其自动驾驶等级不断升级,双目摄像头和激光雷达“上车”明显提速。有统计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乘用车前装搭载激光雷达数量超过10万颗,较上一年增长逾十倍。业内也纷纷将去年视为“激光雷达的量产元年”。

包括宝马ix、蔚来ET7、小鹏G9、理想L9等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中高端车型都开启交付。

国泰君安分析,未来随着消费电子和自动驾驶市场的增长,结构光、ToF和激光雷达的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2019年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规模大约5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1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

这里面,无论是双目摄像头还是激光雷达,实际都离不开ToF的应用。ToF的全称是Time of Flight,译为飞行时间。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探测光脉冲的飞行(往返)时间计算被测物体离相机的距离。

 

3D视觉感知加速上车,奥比中光抢抓智能化风口 

 

图片来源:欧姆龙

可以这样理解,LiDAR本质上是ToF传感器的一种,而ToF又常被用于CIS的信号接收单元,集成在摄像头里。放到汽车领域,传统基于2D可见光的方案已经开始被3D ToF盯上。

本土公司持续加快芯片自研节奏

根据新思界行业研究发布的报告,3D视觉感知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激光器、传感器、感光芯片、光学镜头、滤光片等硬件供应商;中游是3D视觉感知方案设计及提供商;下游是人脸识别、姿态识别、行为分析、三维测量、虚拟现实等应用方案提供商。

去年7月,国内“3D视觉第一股”奥比中光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近日,单目3D视觉感知技术公司维悟光子也完成超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市场预期,3D视觉感知市场处于快速增长的爆发前夜,而本土公司有望获益匪浅。不仅如此,以奥比中光为代表的公司正在加快芯片自研节奏。

近日,奥比中光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专用算力芯片和专用感光芯片领域均进行了自主研发,已成功研发多款芯片并应用在公司主营产品3D视觉传感器中。

 

3D视觉感知加速上车,奥比中光抢抓智能化风口 

 

ToF模组示意图

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一直聚焦于AI 3D传感技术。具体到车端,该公司的产品主要有3D ToF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据了解,该公司自研了舱内人脸验证、手势识别、动作识别、体征探测、DMS、OMS等3D视觉感知技术,可实现车载Face ID系统、舱内监控等功能。

同时,奥比中光根据结构光、ToF等3D成像技术的特点自主研发了专用感光芯片,如结构光专用感光芯片、iToF感光芯片和dToF感光芯片,自主定义了芯片的架构与工作模式,并在这一基础上重新设计了芯片内用于感光的像素微结构、用于计算的读出电路模块以及去噪模块。

依托车载3D ToF技术,奥比中光还可以提供从深度引擎、ToF模组、应用算法到车规级系统方案设计,同时能够协助摄像头模组制造厂、算法公司乃至整车车企打通从ToF模组、3D数据到ToF项目落地的多重环节,真正实现车内多模态融合交互体验,让车辆驾驶更舒适、更安全。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yh168.cn/news/show.php?itemid=15455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免费找货
  • 厂家直供
  • 规格齐全
  • 一体化服务
  • 金融服务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二维码

咨询电话

18627210678

@车云汇   鄂ICP备2021003398号